2月25日,工农中建交五大行签订了加强账户管理合约,宣布从2月25日起,将陆续实现对客户通过手机银行办理的转账、汇款业务,无论跨行或异地都免收手续费,并承诺对客户5000元以下的境内人民币网上银行转账汇款免收手续费。
目前五大国有银行都已在官方网站发布了相关公告,《证券日报》记者近日走访五大行了解转账免费实施情况后发现,各行关于网银转账优惠政策起始时间有所不同,而在手机银行转账优惠的落实上则步调一致。
免费午餐全面来临
事实上,银行的免费大战早已打响,不少城商行和股份制银行此前已经实现了网上转账全免费。
去年9月份,招商银行率先宣布网上转账全免费,宁波银行也紧随其后。去年12月份,中信银行、江苏银行、平安银行、华夏银行等多家银行也宣布了手机银行和网上银行都实行免费转账,此后不断有银行加入“网银转账免费阵营”。更有部分城商行宣布,包括手机银行、网上银行在内,自助转账机、ATM等所有电子渠道均享受跨行、异地转账免费政策。
早在去年招商银行、宁波银行相继宣布网上转账全免费时,不少业内人士就预期,出于同业竞争考虑,其他银行可能会陆续跟进,网上转账最终会趋近全面的“零费率”。据本报记者调查了解,截至去年年底,除五大国有银行外,大多数银行都取消了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的跨行、异地转账手续费。
此前,《证券日报》记者曾采访过部分国有大行的工作人员,他们均表示,越来越多的银行宣布免费,势必给其他未跟进的银行造成压力,五大行应该最终也会取消网银转账收费。如今看来,这一预期成为现实。在银行业电子渠道免费盛行的形势下,五大行的做法也是顺应潮流。
据了解,此次五大行集体出手,也是对国家政策的配合。2015年12月25日,央行发布《关于改进个人银行账户服务加强账户管理的通知》,要求商业银行应针对不同的业务处理渠道,制定差异化的收费策略,鼓励银行对存款人通过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办理的一定金额以下的转账汇款业务免收手续费。央行还要求,从2016年4月1日开始,如果银行没有实施免手续费,该银行将不能再免费使用央行的跨行网银系统来办理个人网上支付业务。
免费时间表不同
此次五大行打出了“亲民牌”,不过各家银行的免费政策和时间安排却略有不同。
其中,关于网银转账优惠政策起始时间,交通银行的网银转账优惠从2月26日起正式实施,工商银行的网银转账优惠从3月5日起正式实施,中国银行的网银转账优惠从4月1日起正式实施,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则是在2月25日当日就开始实施。值得注意的是,中国银行虽然实施得最晚,但其免费的力度最大,网上银行转账汇款免费没有额度的限制,其他四家银行则是对客户5000元以下的境内人民币网上银行转账汇款免收手续费。
而在手机银行转账优惠的落实上,五大国有银行的步调则一致,均在2月25日实现了手机银行跨行、异地转账的全免费。
在某国有大行网点,该行的大堂经理介绍称:“柜面跨行跨地区转账,以前是按照金额的1%收取手续费,每笔最低1元,最高需要50元手续费。如果选择ATM机跨行跨地区转账,大多数银行的手续费是柜面的5折,最高25元封顶。”此次五大行联合推出转账免费政策后,客户用网银和手机银行转账,每笔最多可以节省50元。这对于经常转账的市民来说,能节省一笔不小的开支。
对于网银转账5000元的免手续费额度限制,农行、建行、交行的工作人员均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单笔5000元以下免收手续费,如果转账金额超过5000元,可分为几次操作,一样也是不收费的。”
工商银行某网点的工作人员则对本报记者表示:“由于目前只接到了自3月5日起,单笔5000元以下免收网银转账手续费的通知,暂时不确定是单笔还是累积,客户最好等到3月5日后再来咨询。”《证券日报》记者随后拨打客服电话也得到了相同的回答。
客户体验提升
在走访过程中,一位市民对《证券日报》记者抱怨说:“前两天,我刚刚办理了一笔异地汇款业务。为节省跨行转账费用,我特地从一家银行取出现金,然后到对口银行汇款。从上午开始一直办到下午才办完,中午饭的时间都用来排队了,结果还是花了25元转账费用。现在五大行开始转账免费了,总算是有一项利民政策。不过5000元的额度如果能上调一些就更方便了。”
在某国有大行网点,银行的客户经理正在指导一位老年人客户使用网上银行转账,她告诉本报记者:“目前客户来银行办理转账业务,我们都会主动提示使用手机银行或者网上银行,不过有部分客户并不习惯使用,或者不会使用。我们通常会一对一指导,虽然耗时很长,不过从长远来看,不管是对银行还是客户,效率都是提升的。”
在另一家国有大行网点,银行的大堂经理则表示:“手机银行免收境内转账汇款手续费,带来的福利并不是只有免费。我们行也在提升用户体验上做了很多改进。以往需要8步才能完成汇款的操作,现在3步就可以了。并且每个收款账户都可以生成一个二维码,既可以面对面支付,也可以将二维码发送给付款人。”
不过,也有部分老年客户表示暂时不考虑使用手机银行业务,“对安全性还有点怀疑,来柜台办理心里踏实些。”
农业银行积极助推人民币国际化
本报讯 近年来,农业银行积极参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不断完善和丰富结算、清算、融资、交易、现金管理、投资等全领域跨境人民币业务体系,大力推进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2015年农行累计办理跨境人民币结算量近2万亿元,其中办理“港股通”跨境人民币资金结算量239亿元,为116家跨国集团企业开展跨境人民币双向资金池归集,金额达130亿元,为多家境外机构提供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及RQFII(人民币合格境外投资者)托管服务。
在加强人民币跨境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农业银行累计为全球同业开立人民币清算账户270多个,率先推出面向欧洲和中东地区的人民币延时清算服务;积极参与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建设,以优异成绩通过人民银行业务和技术验收。去年10月,农业银行成为CIPS首批直接参与行,目前已拓展27家境外银行成为间接参与行通过农行加入CIPS,境外银行客户遍及亚、欧、非、美、大洋等洲。
农业银行加快沿边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步伐,促进人民币在东盟、中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地区使用。农业银行打造跨境金融服务新平台,继续强化在广西成立的东盟跨境人民币业务中心功能,在内蒙古成立对蒙跨境人民币业务中心,推进人民币与越南盾、缅币、老挝基普、泰铢、蒙古国图格里克等货币的交易兑换;在全国首家推出人民币与塔吉克斯坦索莫尼挂牌交易,并创新跨境金融服务模式,支持农业“走出去”,为涉农企业在塔吉克斯坦建设棉花产业基地发放人民币项目贷款。
在发展离岸人民币投融资业务方面,农业银行除在香港地区、新加坡持续发行和承销人民币“点心债”“狮城债”外,还率先在台湾地区发行“宝岛债”、在德国发行“莱茵债”、在阿联酋发行“酋长债”等人民币债券。去年10月,农业银行在伦敦证交所上市中资金融机构首单绿色债券,这同时也是亚洲发行体发行的首单人民币绿色债券。
农业银行加大对自贸区的支持力度,围绕人民币跨境使用、资本项目可兑换、利率市场化、外汇管理改革等开展业务和服务创新,其中,自贸区分账核算“跨境人民币综合金融服务”等多项产品被评为“自贸区金融创新典型案例”;在广东、天津、福建等新设自贸区均首批办理跨境人民币创新业务。 (来源:证券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