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中资银行自主开发的“智慧银行”已在全国很多大型城市布局,相关设备、设施及运营系统已逐步投入运行,这是中资银行顺应金融银行业发展、提高设备现代化的高效运行效率、增强运营能力和银行竞争力的重要举动,是中资银行发展史上的大事。 从目前已经运营的“智慧银行”来看,方便、快捷、简单化是最主要的特点和优势,这一优势通过比较原来须在银行柜面办理的存取转款等简单业务,及客户等候时间较长等状况而凸显。但如果银行全力开发的这些智能化运营系统仅停留在这个层面,那“智慧银行”推广的意义就不是很大,亟待反思。 比如,一个直接的问题是:如果某银行的优质个人大客户急需银行提供一份个性化、安全可靠、操作性强的高质量的资金保值乃至增值计划或方案,“智慧银行”能做到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商业银行都清楚,不断招徕有效客户,稳定有效客户,与有效客户群发展持久的业务合作是银行经营乃至生存发展最核心的基础,没有这些有效客户群的支撑,任何所谓“智能化银行”的蓝图都只是空中楼阁,优质客户不会因为“智慧银行”而选择某家银行。 即便是一般客户,寻找银行的唯一目的,就是能帮他或她的资金实现期望中的保值增值目标。帮助客户实现这一核心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其它银行难以争抢的牢固合作关系,靠“智慧银行”是万万做不到的。目前这些设备说白了,只是简化了简单业务的办理手续或时间及流程而已,比如,取号、等候时间,或少量的存取转款等等。其实,这些快了还是慢了,对银行的生死存亡不会起关键作用。但若是离开了高素质且与时俱进的中高端人才,客户则肯定会越来越少,这是毫无疑问的。 智能化设备及系统的发展是趋势,但再先进的智能化设备都仅仅只能是辅助工具而已。中资银行的着力点必须仍然是人,不然,一切智能化发展都是白搭。
(来源:上海金融新闻网)
|